少年强 则国强 枣阳市阳光学校七(7)班齐雅萱优秀事迹少年强 则国强 枣阳市阳光学校七(7)班齐雅萱优秀事迹 事迹介绍 ![]() 她叫齐雅萱,今年14岁,系枣阳市阳光中学七(7)班学生。父母从小对她要求严格,在她心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逐渐形成了乐观开朗、爱学担当、热爱公益、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行。作为家中长女,她乖巧懂事,孝敬长辈,主动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带领妹妹一起努力学习。凭借较强的组织力,带领大队委管理学校卫生、广播站、值周班,组织班级同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深受长辈、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从5岁开始,妈妈经常带她一起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社区服务、无偿献血公益宣传和助残活动等。2020年助残日,她在学校广播站发起了向残疾学生捐款的倡议,带头捐助了自己150元压岁钱。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将友善的种子播种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父母开小吃店,她经常会见到一位熟悉的客人来店里买食物,少则几十份,多则上百份。在与客人交谈中,她了解到这位客人是枣阳市北城敬老院的负责人。听说里边住着很多老人,有的子女繁忙无暇顾及,有的膝下无儿无女,还有的年迈多病与药物为伴。之后,她有了特别想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愿望。2020年11月22日,她征求了父母、老师及家委会的同意,和部分家长一起组织班上的同学到枣阳市北城敬老院、金福缘养老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们用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为老人买了苹果、香蕉、橘子、面包、饼干等适合老人的食物;组织同学们编排了花样跳绳、舞蹈、歌曲等文艺节目;向家长学习了按摩、捶背、剪指甲、梳头等技能。和家长一起安排了活动程序,成立安保小组、交通小组、爱心服务组、表演组、卫生清扫组、内务整理组,有序开展活动。 在养老院,大家看到那些坐在轮椅上,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等老人们时,家长们仿佛看到多年以后自己的样子,流下了真情的热泪。看到孤独、寂寞与无奈的老人,同学们不嫌脏、不嫌累,给他们剪指甲梳头发,端茶倒水,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给老人递上买的香蕉,剥好的糖果,给老人按摩和捶背......有的老人幸福的笑了,有的感动的哭了,开始拘束的场面变成了人生五味的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的花样跳绳,让老人们回到了童年,拉丁舞、街舞让老人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喊好声、鼓掌声”不断响起。在与情感交流和真心关爱中,孩子们心中植下了善良、孝顺的种子。从那以后,经常有家长主动带孩子们到社区孤寡老人家,给他们送油、大米和面条。帮他们收拾房间,打扫院子,洗衣服,晒被褥。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和激动的泪水,让她明白了关爱的价值,更加坚定了她坚持做公益的信念。 她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大队委员在学校值日,笔直的站在校门口检查红领巾、口罩和学们的仪容仪表,与到家长不支持时,她主动和值班老师一起做家长的工作。检查卫生时,发现垃圾就立即捡起来,并通知各班卫生委员配合工作,组织环保小卫士监督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内每天都是干干净净。在岗位的磨练中,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担当、正直和责任。 她奶奶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脚走路会有些缓慢和颠簸。她从来没有嫌弃奶奶,上下楼梯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小身躯极力搀扶着奶奶,生怕被摔倒,晚上会主动打好热水为奶奶洗脚按摩。疫情期间,她并没有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向妈妈学习做各种家务。洗碗、扫地、擦桌子、倒垃圾、煮饭、炒菜、洗衣服、拖地、做面点,这些在同龄孩子眼中陌生且复杂的家务活,她都能打理的井井有条。 坚持的付出换来一份分肯定:她获得了枣阳市“美德少年”和“阅读之星”称号,个人演讲获得市二等奖。连续六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多次获得学校“雅行、雅德、雅言、雅趣”之星等荣誉称号。友善、正直、担当、自立,一颗优秀的种子正在齐雅萱心中生根发芽。 关注了解更多
文章分类:
校园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