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阳光学校2013-2014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报告———阳光教育行动纲要(讨论稿) 文正锋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十年的岁月,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惊鸿一瞥,浪花一抹,但对阳光来说,它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是学校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探索“阳光教育”的新途径,不断续写阳光育人的新篇章。 借此机会,我想把我们的一项草根研究,一项创新设想——阳光教育,与大家共同研讨。 所谓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 一、阳光教育的提出 阳光教育针对以“分数”和“考试”为本的传统教育种种弊端提出,阳光教育体现在对传统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体现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以培养出未来的社会栋梁。为此,阳光教育要对传统教育文化进行全面的变革和重塑,我想变革的重点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以考为本”的“分数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要坚持为学生打好“三大基础”、作好“四个准备”。三大基础是终身学习、健康身心、走向社会和成功的基础。四个准备是升学、就业、走向世界、成功人生的准备。 二是从“大一统”“流水线”式的“塑造教育”向关注个体、发展个性的“成长教育”转变。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必须尊重学生的志趣和权力,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拉拉手、齐步走,而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教育,实施尊重和民主的教育,让孩子在和谐、公平、健康、快乐、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是从“三中心”的“灌输教育”向“三性合一”的“创造教育”转变。阳光教育认为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是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的,甚至会误人误国。为此,我们要追求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的统一,追求智慧与人格的统一,发展智慧、发展精神、发展双手的统一,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让学校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 二、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最高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的教育,它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大要素:一个模式、三个代表、四根支柱。 一个模式:创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育人模式。阳光教育从创新育人模式出发,通过整合、交融东方与西方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精髓,构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图1 这一目标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铸造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为支柱的中国灵魂;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以“全球视野、全球技能和全球质量标准”为内核的世界眼光;三是培养学生成为“主体性、创造性高度弘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素质高度统一,良好心态、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统一”的“现代人”。 三个代表:尽量使我们的探索实践具有现实性、先进性和世界性,为此,阳光教育提出“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图2 一是要代表先进的教育文化,就是要以先进文化培养人,构建全员核心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激活、聚生个体和组织发展能量。二是要代表先进的教育生产力,要综合运用、有效实施先进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三是要代表国家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学校教育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建设者服务。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追求质量、特色、服务,实现高素质与高升学的统一,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赢得今天与赢得明天的统一。 四根支柱:阳光教育把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而生命、生态、生活、生涯则是实现人的发展和完善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大要素从而成为“阳光教育”的四根理论支柱。 支柱之一:关注生命成长。即:①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②开发生命潜能。激扬生命活力,引爆生命潜力,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③培养生命智慧。打造智慧人生,学会智慧学习,学会自我生存。④提升生命质量。运用多元智力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发和提升。 支柱之二:关注师生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努力优化学校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制度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人文的校园,书香的校园,绿色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支柱之三:关注师生的生活质量。一是要让师生过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有品质的和有乐趣的生活。二是改变生活结构,构建由学习活动、研究活动、休闲活动、交往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构成的结构体系。三是学会化解生活烦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支柱之四:关注师生的生涯发展,我们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也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良心事业”,不能牺牲学生的发展来换取当前的“高升学率”。 三、阳光教育的操作体系 阳光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干部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其操作体系包括十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是目标体系,后面六个则是操作体系。 创造双高质量:阳光教育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构建一种以“双高”为内涵的质量标准。一是高升学与高素质的统一。就是既要实现高层次、高品位升学和获奖,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筑高原与建高峰的统一。筑高原就是要大面积提高质量,让每个学生成功、成才、升学,并获得充分的发展;建高峰就是要努力培养拔尖的优秀学生,不仅要培养考试明星,更要努力培养将来能攀登世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高峰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阳光学校期望在阳光教育模式下,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培养综合素质:坚持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有理想信念、有文明礼貌、有道德修养、有大家风范,具有能说会道、能处会交、能歌善舞、能学会创,受到高一级学校的亲睐。要使孩子在拼综合素质的时代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立“阳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型”,并按照模型全方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造就国际视野:通过实施国际文化素养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具有全球意识、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培养有世界竞争力的人才,让阳光学子遍及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 培养一流学力:阳光教育认为,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教育。为此,学校全面培养学生一流的学习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会学习、能学习、主动学习的有思想有灵魂的现代人。 建设校园文化:通过“文化立校”打造“文化阳光”。建立起由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生态文化构成的“文化育人”系统。阳光校园文化:和谐、尚美、包容、品位(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光)。 实施校本课程:阳光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铸就自己的办学实力。 构筑高效课堂:阳光教育聚焦于课堂,决战于课堂,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办学的高效益。 实施实效德育:阳光要围绕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文明礼貌、有道德修养、有大家风范”的德育目标,创立“发展性德育”。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创造、自我教育,阳光把学生“四自”管理发展为学生的基本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走进生命“自育”的德育境界。 建设现代班级:学校通过班级文化、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努力建设能让学生自由、舒展成长的现代班集体。 打造金牌服务:阳光坚持为学习者服务,努力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生成才的教育! 四、阳光教育发展的支点 “两课一育”大课改:叩开“阳光教育”的理想天空。 支撑阳光教育发展的支点是阳光的“大课改”,课程、课堂、德育是阳光教育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者共同决定着阳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性质和质量。课程决定人的素质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课堂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德育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构建,少了哪一方面的完善和优化,人才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大课改的内涵用一个公式表达: 大课改=大课程+大课堂+大德育 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家本课程+学生个性课程; 大德育=全面渗透+全程贯通+全员参与+全方位发展; 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学校180天+家庭社会180天。 大课程 第一,从教育的心脏入手搞课改。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教育的根基,是培养人才的载体。课程承担着实现教育价值的重任。因此,课程作为一种社会性价值活动,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既包括改革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乃至评价方式。 一所学校只有课程改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程有特色了,学校才会有特色。学校的产品是学生,根据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知识能力结构完善的需要,学校致力于构建一种既保证基础(保证基础教育质量和基础性学力),又有个性(让学生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卓越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一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拓展欣赏课、研究性、活动课、休闲课六部分构成。课程的分工,必修课构筑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形成基础性学力,其它的课程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学生的知识背景,形成发展性、创造性学力。按照以上理念,阳光教育要建构大课程体系: 大目标:认知+能力+情感+精神+身体 大教育:全域(课程的长度)+全面(课程的宽度)+全程(课程的深度) 大空间: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学生个性课程+家庭课程 大纵深: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大样式:圈养式+游牧式+自育式 大课程的“五大要素”所呈现的是阳光教育的恢弘境界,这种境界让阳光教育自成高格,自有品位。 第二,从课程建设的核心工程抓大课改。 阳光教育要构建一套独特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致力于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品牌化、家庭课程全域化和学生个性课程全员化的品质教育,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基础教育质量和基础性学力,又有个性——让学生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卓越发展的弹性课程体系。 1、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校本资源教育力。 我们要努力打破全国几亿学生学习同一教材、使用同一标准,齐步走的“均衡”状态,构建出具有校本特色并适应学生“双高”(高素质、高升学)发展要求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体系。 2、校本课程品牌化,创造品牌特色课程。 我们认为建设校本课程,形成培养特色,是建设优质品牌学校的必由之路。 为此,我们要构建“四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科学开设特色课、特长课、活动课(社团活动、节庆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研究活动)、选修拓展课。 3、校本课程家庭化,创设立体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家庭是实施课程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要构建了阳光家庭课程实施模型。要有课程体系,要有课程管理工具(包括作息时间表、学习项目反思评价卡、学习成果交流平台。)要有管理机制,包括学校引领(设计、培训、指导)——家校协同(沟通、衔接、合作)——班级管理(验收、评价、奖励)。 4、学生课程个性化,开创魅力个性教育。 抢占教育的制高点,走向个性化教育,是我们阳光教育的又一追求,个性教育呼唤个性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慧、矫正个体素质弱点、实现共同课程的分类实施,从而创造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实现每个人的最优化发展。 第三,加强课程领导力确保课改管理畅通。 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价值的理解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课程实施的规划力、课程文化的构建力、课程标准的执行力等。课程改革,制定了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方略,仅仅完成了课改的初步工作,最核心的是执行力,即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来确保课改的执行,让课改思想得以顺利推行。为了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优化课程管理,要建设学校、学部、学科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构建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位一体”的课程实施目标管理体系,全方位确保课改执行力落地。 大课堂 第一,阳光高效课堂,是现代学校竞争的根本。 学校竞争最终是课堂的竞争,是课堂效益的竞争,而课堂效益的竞争实质是先进的教学模式的竞争。因此,学校应努力建设适应自己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以高效为核心的活力课堂。 阳光大课堂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满足一下四个条件:第一要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以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学乐思;第二要构建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全面培养思维、交流、表达、组织等综合能力;第三要构建适应中考的课堂,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活力课堂;第四要构建适应规范办学的课堂,在课内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并统筹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时间,实现两个学习的沟通和衔接。 第二,“三案合一”,创设自己的阳光课堂模式。 1、从课堂变革的核心发力。 阳光课堂变革的核心与重点,主要在结构上贯彻国家课改理念,内容建立课堂目标体系。结构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内容上,倡导四度,即课堂的深度、宽度、高度、效度。 2、“三案合一,主动学习”阳光大课堂——拉开阳光高效课堂帷幕。 “三案合一”是指导案、学案、练案的融合,通过集体备课生成高质的三案供师生共同使用,减轻老师备课压力,学生的学业压力,确保课堂阳光、高效。“三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指南,不等同于试卷、单纯的训练题。 主动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是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学为主体、动为主线、练为主攻、思为主旨、教为主导。 3、建立个性化的模式群。 要建立由学段模式、课型模式和分科模式结合的模式群,以达到不同学科、不同特点、不同课型不同的操作流程。同时允许教师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学科特点、课型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从而使模式运行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学生年段、内容和学科特点实行变式, 4、将学校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自发课堂行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要实施三引领、三带动、三保障为核心的“三三三”管理工程。三引领又包括目标、学术、文化;三带动包括干部、典型、课题带动;三保障包括制度、督导、惩戒保障。 第三,“气质、价值、文化”,铸造大课改品质。 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应该是“气质、价值、文化”三合一的课堂,即拥有自己的个性气质、独立价值、内在文化。没有气质略显平庸,没有价值缺乏生命力,没有文化陷入粗俗。 大德育 围绕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文明礼貌、有道德修养、有大家风范”的“四有”新人目标,构建发展性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涵盖“一个核心理念”、“四大发展目标”、“五大价值追求”、“六大操作体系”等丰富内容,用这一模式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第一,“一个核心理念”引领德育走向。 把铸造“中国灵魂”,培育“世界眼光”,树立精神支柱,提高人格品位放在德育的核心地位,确立“超越教化,心灵耕耘”的德育核心理念,阳光要找准发展性德育的清晰走向。“超越教化”,就是超越单纯的说教和灌输,通过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实践启迪、环境熏陶等多元途径,以及道德讨论、阅读启迪、道德体验、榜样学习、环境滋养等多种方法,培育道德生长力。“心灵耕耘”,旨在关注和改善生存状态,建构学生快乐幸福的精神生活——由学习活动、研究活动、娱乐体育活动、休闲体验活动构成的生活结构;适应学生生存、生活、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提供健康服务、生活服务、学习服务和发展服务。 第二,“四大发展目标”定位德育坐标。 发展性德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德育,就是追求主体全面发展的德育,就是追求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德育,并集中体现在学生品德发展、心理发展、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四大发展目标”上,阳光教育要找准德育发展坐标:实施综合素质等级证书、能力等级证书、特长等级证书、科学文化等级证书为内容的四张证书制度;实施全员发展设计和目标管理,以“学习目标管理手册”统领,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段、学期、学周、升学设计;推行“学生管理日志”,让学生通过自我规划引领学习、指导生活、引导人生;实施素质矫正工程,针对有明显素质弱点的学生进行素质弱点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做到“进来一个,设计一个,成功一个”。 第三,“五大价值诉求”激发德育活力。 发展性德育要体现“五个必须”的德育价值追求: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存状态,提升快乐和幸福指数;德育必须服务和满足于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生活、健康、发展服务,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赢得竞争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德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适应学生生存、发展、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需要;德育必须从基础入手,培育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原则、基本心理品质、基本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德育必须重视实践体验,实现实践、生活和体验育人。“五个必须”既是阳光德育的价值追求,又是带有策略性的德育原则,有效激发德育活力。 第四,“六大操作体系”拓展德育路径。 德育最终的效益主要取决于科学的德育模式和方法,学校必须构建有效的德育操作模式和发展路径,并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实施德育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要构建“六位一体”的大德育操作系统:以价值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核心适宜学生优化成长的环境育人体系、以全方位生活服务形成的生活育人体系、以德育课程主导的德育教育体系、以各种体验活动为主渠道的实践活动体系,以自我激励、反省、诊断为价值取向的全程反思激励体系,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管理、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自我激励体系。 发展性德育要让每个学生每天都享受发展的快乐:早晨雷厉风行起床是发展!沐浴晨风疯狂朗读记忆是发展!运动场上展现青春活力是发展!聚精会神自主学习是发展!每日反思总结提升是发展!青春舞台吹拉弹唱是发展!驰骋赛场为校争光是发展!心态阳光积极向上是发展! 阳光“两课一育”大课改,由于不同于单方面的课堂、课程或德育改革,而是着眼于整体设计,系统变革,所以她给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会更直接更迅速。 五、阳光教育的运行机制 阳光教育要想实现理念落地开花结果,并将先进的育人模式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关键在于学校要构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并紧紧围绕人才、模式、管理三大核心要素发力。 1、人才。阳光要坚持人才价值第一、人心经营至上和培育激励至远的三大人才观。坚持三个引领、三个平台、三个专业化、三大举措,以及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和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管理七位一体的培训内容。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教师队伍。 2、模式。模式是生产力,要使阳光教育发展得更好,必须掌握先进的办学模式,教师要比别人多收三五斗,也必须要有更先进的方法。介于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办学中的模式建设,并全面推进管理、教学、德育三大模式的构建、优化和管理工作。管理模式有:管理体制、常规管理、工作管理、会议管理。教学模式有:育人、课程、课堂、学习。德育模式有: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激励、班级建设。 3、管理。我们认为,学校能否管理制胜,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第一,是否具有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观;第二,是否具有有竞争优势的学校发展战略;第三,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模式;第四,是否具有将落实进行到底的执行力。 这四大因素说到底就是学校的四项管理:文化管理、战略管理、模式管理、执行力管理。这四项管理的逻辑关系是文化管理解决价值方向的问题,战略管理解决战略规划、战略方向的问题,模式管理解决方法手段的问题,而执行力管理则起控制保障作用。 发展民办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未来十年,我们将紧紧把握发展特色的主旋律,大力推进阳光教育,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开始阳光学校的第二次创业。让我们阳光人携起手来,共谋未来,共谋发展,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共同办好阳光教育,共同创造出第二个十年的辉煌!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祝愿阳光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